国土部:“互联网+”增减挂钩指标流转新机制
四川省搭建面向全省贫困地区节余指标省级统一指标流转网上信息平台,滚动发布出让及受让需求、结果公示和备案确认等工作。在综合考虑节余指标产生的平均成本、资源保护补偿和管护费用等因素基础上,制定节余指标流转指导价,为贫困地区节余指标流转创造条件,“互联网+”增减挂钩指标流转新机制逐步形成。
9月25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媒体座谈会上,国土部规划司负责人介绍了增减挂钩结余指标流转交易取得的总体成效及江苏省、河南省、四川省的工作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土资源部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持“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工作定位,翻箱倒柜、倾囊相助,挖地三尺助力脱贫攻坚,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国土资源扶贫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真金白银”扶贫,取得了显著效果。
为进一步拓展增减挂钩政策,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运用增减挂钩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通知》,提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可以将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这项新政实施后,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13个省份开展了节余指标流转交易,流转收益达334.53亿元,这些资金全部用于扶贫地区的人口搬迁、补偿安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
同时,各地开展增减挂钩,对农村散乱、粗放、闲置、不适合居住的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和布局调整,引导农民住房集中有序建设,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有效改善了农村“脏乱差危”状况。此外,根据贫困农村人口转移情况,将整理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调剂到城镇使用,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在新的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地方格外注重保护农民权益。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加大了返还贫困农村资金,农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农民权益进一步得到保护。
四川省达州市国土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达州甚至出现了农民请求搬迁的情况,“过去是‘要我搬’,现在是‘我要搬’和‘要求搬’”。
国土资源部对四川省、河南省及江苏省的一些地方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