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秋冻”到底应不应该

2016年10月21日   文章来源:辽宁日报   

  日月流转,时序更迭,不觉间又到了晚秋时节,笔者不禁想起了邻居小王。去年这个时候,寒露刚过,气温一天比一天低,但小王深信春捂秋冻,竟然在北风三四级、气温低于0℃的傍晚,还穿单衣单裤,最后得了关节炎。

  “秋冻”错了吗?这件事使我对这种传统说法产生疑惑。近日,笔者乘车由大连返回沈阳,途中与一位资深医生临窗对面而坐,闲聊中就此问题请教了他。

  这名医生告诉笔者,“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关于保健防病的民间谚语,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秋冻”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温度逐渐降低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产热效率,提高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另外,秋季天气转凉后,时而出现气温回升的现象,俗称“秋老虎”。因此,过多过早地增加衣物,一旦遇到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因热伤风而感冒。天气从热到冷是个渐变的过程,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上许多衣服,甚至冷一点儿就穿上棉衣,这种做法欠妥。因为过早地穿上棉衣,会使身体缺失对冷空气的逐渐适应过程,导致抗寒能力降低,从而使人体在低温环境下的主动调节功能降低。等到了数九寒冬的时候,鼻子和气管一旦受到冷空气侵袭,就会过度收缩,使血流量减少,引起抗菌能力减弱,躲在鼻子或气管里的病菌趁机活动,引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烧,使人伤风感冒。所以,秋季应该冻着点,衣物要慢慢地添加。

  对邻居小王发生的情况,这名医生强调,“秋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要顾及人体的承受能力,绝不能在气温低于0℃时还只穿单衣。一般情况下,日照温度在15℃至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衣物,但接近初冬时,这一原则就不再适用。盲目“秋冻”不可取,这也是邻居小王因冻而病的原因所在。(王佩剑)

分享到

推荐

more >
<
权利声明-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科学传播网 京ICP备16005954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982号